传统IO问题
传统的IO将一个文件通过socket写出
1 | File f = new File("data.txt"); |
内部工作流程
- java 本身并不具备IO读写能力,因此read方法调用后,要从java程序的用户态切换至内核态,去调用操作系统(Kernel)的读能力,将数据读入内核换中去。这期间用户线程阻塞,操作系统使用DMA(Direct memory Access)来实现文件读,其间也不会使用cpu(DMA也可以理解为硬件单元,用来解放cpu完成文件IO)
- 从内核态切换回用户态,将数据从内核缓冲区读入用户缓冲区(即byte[] buf),这期间cpu会参与拷贝,无法利用DMA
- 调用write方法,这时将数据从用户缓冲区(byte[] buf)写入socket缓冲区,cpu会参与拷贝
- 接下来要向网卡写数据,这项能力java又不具备,因此又得从用户态切换至内核态,调用操作系统的写能力,使用DMA将socket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网卡,不会使用cpu
java的IO实际不是物理设备级别的读写,而是缓存的复制,底层的真正读写是操作系统来完成的
-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发生了3次,这个操作比较重量级
- 数据拷贝了4次
NIO优化
通过DirectByteBuf
- ByteBuffer.allocae(10) -返回HeapByteBuffer,表示java内存
ByteBuffer.allocaeDirect(10) -返回DirectByteBuffer,使用的是操作系统内存
java可以使用DirectByteBuf将堆外内存映射到jvm内存中来直接访问使用
- 这块内存不受jvm垃圾回收的影响,因此内存地址固定,有助于IO读写
- java中的DirectByteBuf对象仅维护了此内存的虚引用,内存回收分成两步
- DirectByteBuf对象被垃圾回收,将虚引用加入引用队列
- 通过专门线程访问引用队列,根据虚引用释放堆外内存
- 减少了一次数据拷贝,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次数没有减少
进一步优化(底层采用了linux2.1后的提供的sendFile方法),java中对应着两个channel调用transferTo/TransferFrom方法拷贝数据
1.java调用transferTo方法后,要从java程序的用户态切换至内核态,使用DMA
将数据读入内核缓冲区,不会使用cpu
2.数据从内核缓冲区传输到socket缓冲区,cpu会参与拷贝
3.最后使用DMA将socket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网卡,不会使用cpu
进一步优化( Linux2.4)
1.java调用transferTo方法后,要从java程序的用户态切换至内核态,使用DMA将数据读入内核缓冲区,不会使用cpu
2.只会将一些offset和length信息拷入socket缓冲区,几乎无消耗
3.使用DMA将内核缓冲区的数据写入网卡,不会使用cpu
整个过程仅只发生了一次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,数据拷贝了2次。所谓的【零拷贝】,并不是真正的无拷贝,而是在不会拷贝到重复数据到jvm内存中,零拷贝的优点有
- 更少的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切换
- 不利用cpu计算,减少cpu缓存伪共享
- 零拷贝适合小文件传输